跳至內容

真主的繩索

出自wikishia

     (音譯:哈布魯拉赫)(阿拉伯語:حَبْلُ الله)(意為:真主的繩索)是古蘭經術語。真主團結經文(《古蘭經》伊姆蘭的家屬章103節中,命令全體穆斯林們緊握「真主的繩索」,不要分散或分裂成派別。[1]

     據傳述記載,「真主的繩索」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伊瑪目阿里的後裔。[2] 什葉派學者塔巴塔巴伊認為,古蘭經中《واعْتَصِمُوا بِحَبْلِ اللَّهِ جَمِيعًا》《你們當全體堅持真主的繩索》這一經文中的「حبل الله」(真主的繩索)是指《古蘭經》和先知穆罕默德。他進一步解釋,前文101節中的«و مَنْ یعْتَصم بالله»《誰依靠真主》意味着緊握真主的啟示(即《古蘭經》)並跟隨先知穆罕默德的教義,這便是依循天經遜奈(指先知穆罕默德和十二伊瑪目的言行舉止)。 [3] 遜尼派學者賈拉魯丁·蘇優提(公元1505年逝)在其著作《杜魯·曼蘇爾》《الدُرُّ المَنْثور》引述了相關傳述並寫道:」真主的繩索「指聖門弟子、《古蘭經》、先知的後裔、真主的盟約和服從真主。[4]遜尼派古蘭經註釋《米納經注》《المنار》則將「真主的繩索」解釋為勸善懲惡。[5]

     關於「真主的繩索」,古蘭經註釋家持有不同的觀點。關於「真主的繩索」的含義,古蘭經註釋家們持有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它指的是《古蘭經》,另一些人則認為它代表伊斯蘭教本身,還有人根據傳述認為它指的是先知家屬。什葉派學者法澤·本·哈桑·塔布爾西(公元1154年逝)認為「真主的繩索」包含了上述所有含義。他引用了著名的「兩法寶聖訓」作為依據,其中先知穆罕默德將《古蘭經》和其後裔比作兩條繩索[註釋 1],並強調:「只要你們緊握這兩者,就不會迷失方向。」[7]

     什葉派學者納瑟·瑪卡里姆·設拉茲進一步指出,「真主的繩索」的不同解釋之間並無矛盾,因為它指的是任何能夠與真主建立聯繫的紐帶。這種聯繫可以通過《古蘭經》、先知穆罕默德或先知家屬來實現。[8]他還強調,「真主的繩索」暗示着人類需要一個引導者或象徵性的繩索,以便從無知和遺忘的深淵中被拯救出來。[9]

註釋

  1. 《إنی قد ترکت فیکم حبلین إن أخذتم بهما لن تضلوا بعدی أحدهما أکبر من الآخر کتاب الله حبل ممدود من السماء إلی الأرض و عترتی أهل بیتی ألا و إنهما لن یفترقا حتی یردا علی الحوض》《我在你們之中留下了兩條繩索,如果你們緊握它們,就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其中一個比另一個更偉大:一條是《真主的經典》(古蘭經),它是一條從天到地的繩索;另一條是我的家屬和後裔。你們要知道,這兩者永不分離,直到在仙池邊與我會合。》[6]

腳註

  1. 《古蘭經》伊姆蘭家屬章103節
  2. 安雅西《安雅西經注》《تفسیر العیاشی》,伊歷1380,第一冊,194頁
  3. 塔巴塔巴伊《古蘭經準則經注》《المیزان》,伊歷1393,第三冊,369頁
  4. 蘇優提《杜魯·曼蘇爾》《الدرالمنثور》達爾·菲克出版社,第二冊,284-288頁
  5. 拉希德勒扎《米納經注》《تفسیر المنار》公曆1990,第四冊,39頁
  6. 塔巴爾西《古蘭經詮釋薈萃》《مجمع البیان》,達爾·瑪勒法出版社,第二冊, 805頁
  7. 塔巴爾西《古蘭經詮釋薈萃》《مجمع البیان》達爾·瑪勒法出版社,第二冊,805頁
  8. 瑪卡里姆·設拉澤《模範經注》《تفسیر نمونه》,波斯歷1374,第三冊,29頁
  9. 瑪卡里姆·設拉澤《模範經注》《تفسیر نمونه》,波斯歷1374,第三冊,32頁

參考文獻

  • 穆罕默德·拉希德勒扎《米納經注》《تفسیر المنار》埃及大眾圖書出版社,公曆1990
  • 阿卜杜·萊哈曼·蘇優提《杜魯·曼蘇爾》《الدرالمنثور》貝魯特,達爾·菲克出版社,無日期
  • 賽義德·穆罕默德·侯賽因·塔巴塔巴伊《古蘭經準則經注》《المیزان فی تفسیر القرآن》貝魯特,艾拉瑪傳媒出版社,伊歷1393
  • 法澤·本·哈桑·塔巴爾西《古蘭經詮釋薈萃》《مجمع البیان》達爾·瑪勒法出版社,無日期
  • 穆罕默德·本·瑪斯烏德·安雅西《安雅西經注》《تفسیر العیاشی》德黑蘭,艾拉米出版社,第一版,伊歷1380
  • 納瑟·瑪卡里姆·設拉澤《模範經注》《تفسیر نمونه》德黑蘭,伊斯蘭著作出版社,波斯歷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