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瑪目侯賽因的阿爾巴因

阿舒拉事件的時間線 | |
伊歷60年 | |
賴哲卜月15日 | 穆阿威葉去世。 |
賴哲卜月28日 | 伊瑪目侯賽因離開麥地那。 |
舍爾邦月3日 | 伊瑪目侯賽因抵達麥加。 |
萊麥丹月10日 | 伊瑪目侯賽因收到庫法民眾的首批邀請函。 |
萊麥丹月12日 | 伊瑪目侯賽因收到蓋斯•本•穆斯赫、阿卜杜•賴哈曼•艾爾哈比以及烏瑪樂•薩魯利帶來的150封來自庫法民眾的信件。 |
萊麥丹月14日 | 伊瑪目侯賽因收到信使哈尼•本•哈尼•薩比伊和賽義德本•阿卜杜拉•哈奈斐帶來的庫法各族首領和民眾的信件。 |
萊麥丹月15日 | 穆斯林·本·阿吉爾離開麥加前往庫法。 |
閃瓦魯月5日 | 穆斯林·本·阿吉爾抵達庫法。 |
都爾喀爾德月11日 | 穆斯林·本·阿吉爾致信給伊瑪目侯賽因,邀請他前往庫法。 |
都爾黑哲月8日 | 伊瑪目侯賽因離開麥加,穆斯林·本·阿吉爾在庫法起義。 |
都爾黑哲月9日 | 穆斯林·本·阿吉爾壯烈犧牲。 |
伊歷61年 | |
穆哈拉姆月1日 | 伊瑪目侯賽因要求瑪嘎提族的奧拜杜拉•本•霍爾•朱斐、阿穆爾•本•蓋斯加入自己的陣營。 |
穆哈拉姆月2日 | 伊瑪目侯賽因帶領眾人抵達卡爾巴拉。 |
穆哈拉姆月3日 | 歐麥爾•本薩德帶領四千士兵抵達卡爾巴拉。 |
穆哈拉姆月6日 | 哈比卜•本•瑪扎赫爾請求巴尼•阿薩德族加入伊瑪目侯賽因的陣營,以失敗告終。 |
穆哈拉姆月7日 | 敵方阻斷了伊瑪目侯賽因陣營的水源、穆斯林•本•烏斯傑加入伊瑪目侯賽因的陣營。 |
穆哈拉姆月9日 | 舍穆爾•本•澤朱山抵達卡爾巴拉,為烏穆•白寧(伊瑪目侯賽因之妻,與舍穆爾•本•澤朱山出自同一部落)的孩子們帶來。 歐麥爾•本•薩德正式向伊瑪目侯賽因宣戰,伊瑪目要求延遲開戰。 |
穆哈拉姆月10日 | 阿舒拉事件的發生:伊瑪目侯賽因及其親屬和追隨者壯烈犧牲。 |
穆哈拉姆月11日 | 敵方帶領戰俘(伊瑪目侯賽因的家屬)前往庫法,巴尼•阿薩德族人埋葬了眾烈士的遺體。 |
穆哈拉姆月12日 | 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抵達卡爾巴拉(據傳述記載,在這天她們埋葬了烈士的遺體)。 |
穆哈拉姆月19日 | 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離開庫法前往沙姆。 |
薩法爾月1日 | 伊瑪目侯賽因的頭顱和其被俘的家屬一同抵達沙姆。 |
薩法爾月20日 | 伊瑪目侯賽因犧牲的阿爾巴因日,其被俘的家屬抵達先後抵達卡爾巴拉(據傳述記載)和麥地那(據另一傳述記載)。 |
(音譯:阿爾巴因•侯塞尼)(阿拉伯語:الأربعين الحسيني)意為伊瑪目侯賽因殉難四十日周年紀念日。伊瑪目侯賽因在伊歷61年阿舒拉日犧牲,伊歷二月二十日是伊瑪目的四十周日,因此被稱為侯賽因的阿爾巴因。據部分傳述記載,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從沙姆出發,在伊歷61年二月二十日抵達卡爾巴拉,為了瞻仰伊瑪目侯賽因的墳墓。但部分學者如舍赫•穆菲德、舍赫•圖西等人認為伊瑪目被俘的家屬從沙姆直接回到了麥地那,並未經過卡爾巴拉。賈貝爾•本•阿卜杜拉是首個在四十周日抵達卡爾巴拉,為伊瑪目侯賽因游墳的瞻仰者。據著名傳述記載,伊瑪目侯賽因的頭顱在四十周日時與身體和葬在卡爾巴拉。
四十周日的習俗之一就是誦念阿爾巴因瞻仰詞,據來自伊瑪目哈桑•阿斯卡的傳述記載,誦念阿爾巴因瞻仰詞是虔誠信士的標誌之一。 伊歷二月二十日在伊朗是法定假期,什葉派在這天為伊瑪目侯賽因哀悼。阿爾巴因徒行至卡爾巴拉是什葉派最傳統的習俗,現已是世界上最盛大的宗教聚會。
歷史起源
「阿爾巴因」 意為四十,伊歷二月二十日是伊瑪目侯賽因在阿舒拉日犧牲後的四十周日,因此又被稱為侯賽因四十周日。[1]據歷史記載,聖門弟子賈貝爾•本•阿卜杜拉隨同阿提葉•烏斐——追隨伊瑪目阿里的什葉派,是第一批在伊瑪目侯賽因犧牲的首個四十周日時抵達卡爾巴拉,為他游墳的瞻仰者。[2]據史書《魯胡夫》《اللُّهوف》記載,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亦在這天抵達卡爾巴拉,瞻仰了伊瑪目侯賽因和眾烈士的墳墓。[3]
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回到卡爾巴拉
賽義德•本•塔烏斯在其著作《魯胡夫》《اللُّهوف》記載,當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從沙姆出發到達伊拉克時,要求領隊一定從卡爾巴拉經過。當她們抵達伊瑪目侯賽因被殺害的地方時,見到了已聽聞伊瑪目侯賽因殉難的消息前來游墳瞻仰的賈貝爾•本•阿卜杜拉•安薩里以及哈希姆家族的人。眾人為伊瑪目侯賽因舉行了盛大的哀悼會,為伊瑪目侯賽因壯烈的犧牲嚎啕大哭,悲傷欲絕。幾天後,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回到了麥地那。[4]
賽義德•本•塔烏斯並未記載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抵達卡爾巴拉的準確時間,他在另一著作《以善行迎接》《الاقبال بالأعمال الحسنة》中認為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在四十周日趕到卡爾巴拉或麥地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5]部分歷史學家認為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是在(伊瑪目侯賽因犧牲的)幾年後才在四十周日抵達卡爾巴拉為他舉行追悼會,而非伊瑪目的首個四十周日。[6]但是賽義德•穆罕默德•阿里•塔巴塔巴伊(波斯歷1293-1358)在其著作認為伊瑪目侯賽因被俘的家屬在首個四十周日就抵達卡爾巴拉,為他舉行了追悼會。部分歷史學家根據在四十周日時伊瑪目侯賽因頭顱與身體合葬、頭顱被埋葬的地點以及四十周日瞻仰是可嘉行為(的傳述) 等證據,亦認同了這個觀點。[7]
伊瑪目侯賽因的頭顱與身體合葬
據著名傳述記載,伊瑪目侯賽因在阿舒拉日被斬首,頭顱在阿爾巴因日時與身體合葬在卡爾巴拉。[8]這個傳述是大多數什葉派與遜尼派歷史學家認同的事實。[9]
阿爾巴因日瞻仰詞
根據來自伊瑪目哈桑•阿斯卡里的傳述,信士的標誌之一就是誦念阿爾巴因的瞻仰詞。[10]部分學者認為,這段傳述是紀念伊瑪目侯賽因阿爾巴因日的來源。阿爾巴因還有其他傳自伊瑪目薩迪格的瞻仰詞,[11]舍赫阿巴斯•古密將這段來自伊瑪目薩蒂格的傳述輯錄在《天園的鑰匙》《مفاتیح الجنان》第三章,以四十日瞻仰詞命名。[12]
阿爾巴因追悼遊行
卡迪·塔巴塔巴伊在其著作中關於伊瑪目侯賽因首個四十周日寫道:《在伊瑪目侯賽因阿爾巴因步行至卡爾巴拉是自伊瑪目時期什葉派自古以來的傳統,甚至在阿巴斯王朝和伍麥葉時期(那時什葉派受到的政府殘酷鎮壓)亦有不少什葉派教徒秘密舉行四十周日追悼遊行儀式。》[13]伊瑪目們對四十周日瞻仰的囑咐和重視,使什葉派尤其是伊拉克人從各地步行至卡爾巴拉,為伊瑪目侯賽四十周日舉行追悼儀式。 (音譯:侯布·侯賽因·亞賈馬噢納)(阿拉伯語:حُبُّ الحسین یَجْمَعُنا)意為「對侯賽因的熱愛讓我們聚集在一起」[14] (音譯:拉拜克·亞·侯賽因)(阿拉伯語:لبیک یا حسین)意為 「侯賽因啊!我們回應你的召喚」[15]是人們在阿爾巴因追悼遊行時喊的次數最多的口號。伊瑪目侯賽因阿爾巴因徒行至卡爾巴拉是全世界參與人數最多的宗教儀式。 伊拉克復興黨政權倒台後,阿爾巴因徒行儀式重新回歸到大眾的視野,參與人數增長飛速。據報道,波斯歷1392年參與人數約有一千五百萬,1393年增加到兩千萬[16],1394年已有兩萬七百萬人參加伊瑪目侯賽因阿爾巴因日徒行至卡爾巴拉儀式。[17]
阿爾巴因瞻仰人數 | 年份 |
---|---|
11210367 | 波斯歷1395年/伊歷1438年 |
13874818 | 波斯歷1396年/伊歷1439年 |
15322949 | 波斯歷1397年/伊歷1440年 |
15229955 | 波斯歷1398年/伊歷1441年 |
14553308 | 波斯歷1399年/伊歷1442年 |
16328542 | 波斯歷1400年/伊歷1443年 |
21197640 | 波斯歷1401年/伊歷1444年 |
腳註
- ↑ 安瓦里《語言的藝術》《فرهنگ سخن》第一冊,312頁;穆哈戴瑟《فرهنگ عاشورا》《阿舒拉文化》45頁
- ↑ 圖西《勤奮者的明燈》《مصباح المتهجّد》787頁;古密《سفینة البحار》《行海之船》第八冊,383頁
- ↑ 伊本•陶烏斯《魯胡夫》《اللُّهوف على قتلَى الطُّفوف》225頁
- ↑ 伊本•陶烏斯《瑪胡夫》《اللُّهوف على قتلَى الطُّفوف》225頁
- ↑ 伊本•陶烏斯《以善行迎接》《الاقبال بالأعمال الحسنة》第三冊,100-101頁
- ↑ 薩杜格《奧瑪里》《الامالی》385頁
- ↑ 歷史學家《烈士領袖殉難記》《مقتل جامع سید الشهدا》第二冊,306-308頁
- ↑ 歷史學家《烈士領袖殉難記》《مقتل جامع سید الشهدا》第二冊,574頁
- ↑ 賽博特•朱棣《特別者的教誨》《تذکره الخواص》238頁;歷史學家《烈士領袖殉難記》《مقتل جامع سید الشهدا》第二冊,574頁
- ↑ 圖西《教法修正》《تهذیب الاحکام》第六冊,52頁
- ↑ 圖西《教法修正》《تهذیب الاحکام》第六冊,113頁
- ↑ 《天園的鑰匙》《مفاتیح الجنان》第三章,四十周日瞻仰詞
- ↑ 卡迪·塔巴塔巴伊《探究烈士領袖的首個四十周日》《، تحقیق درباره اول اربعین حضرت سیدالشهدا》,波斯歷1368,1-2頁
- ↑ 《對「因侯賽因的熱愛讓我們聚集在一起」口號根源的研究》 《مبنا شناسی شعار«حب الحسین یجمعنا» از منظر معظم له》巴里格新聞官網
- ↑ 《兩千萬人對侯賽因的回應》《لبیک یا حسین(ع)» ۲۰.۰۰۰.۰۰۰ زائر》塔斯尼通訊社
- ↑ 」2013 年阿爾巴恩的弱點和優勢「塔斯尼姆通訊社。
- ↑ 阿爾巴因瞻仰者人數突破2700萬朝覲和朝聖組織的新聞庫日期為(波斯歷12/09/1394)。
- ↑ 《今年參加四十周日瞻仰者人數已宣布——波斯歷1395至今的瞻仰人數統計表》哈姆沙里通訊社在線,波斯歷1401年6月26日
參考文獻
- 阿里•本•穆薩•賽義德•陶烏斯《以善行迎接》《الاقبال بالأعمال الحسنة》古墓,伊斯蘭文化傳播中心,波斯歷1376
- 阿里•本•穆薩•賽義德•陶烏斯《瑪胡夫》《الملهوف علی قتلی الطفوف》古墓,烏斯維出版社,伊歷1414
- 哈桑•安瓦里《語言的藝術》《فرهنگ سخن》,修辭出版社,德黑蘭,波斯歷1390
- 《今年參加四十周日瞻仰者人數已宣布——波斯歷1395至今的瞻仰人數統計表》《تعداد زائران اربعین امسال اعلام شد | جدول تعداد زائران از سال ۱۳۹۵ تا کنون》哈姆沙里通訊社在線,波斯歷1401年6月26日
- 穆罕默德•本•哈桑•圖西《教法修正》《تهذیب الاحکام》德黑蘭,伊斯蘭書籍出版社,伊歷1407
- 穆罕默德•本•哈桑•圖西《勤奮者的明燈》《مصباح المتهجّد》貝魯特,什葉派法學機構,第一版,伊歷1411
- 賽義德•••穆罕默德•阿里•塔巴塔巴伊《探究烈士領袖的首個四十周日》《تحقیق درباره اول اربعین حضرت سیدالشهدا》古墓,阿亞圖拉塔巴塔巴伊著作研究中心
- 歷史學家《烈士領袖殉難記》《مقتل جامع سید الشهدا》古墓,伊瑪目霍梅尼著作出版社,第一版,波斯歷1391
- 阿巴斯•古密《天園的鑰匙》《مفاتیح الجنا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