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界生活

出自wikishia

中界生活(阿拉伯語:حياة البرزخ)指人死後靈魂在中界(指進今世與後世之間的世界,當人的靈魂與肉體分開以後,進入中界直至復生日來臨)的活動。 靈魂可以在中界活動,其依據是古蘭經經文比如烈士在死後也活着享受真主的給養,以及部分聖訓。

定義

亡者的靈魂在中界的活動被稱為中界生活。

中界的身體

人死後靈魂會轉入中界的軀體,中界的軀體不是實體,但是容貌和身高都非常接近亡者今世的身體。[1]

古蘭經經文

古蘭經中數十節經文可以都證明中界生活的存在,比如:

  • 烈士在死後也活着:《為主道而陣亡的人,你絕不要認為他們是死的;其實他們是活着的,他們在真主那裡享受給養。》《وَلا تَحسَبَنَّ الَّذینَ قُتِلوا فی سَبیلِ اللَّهِ أَمواتًا ۚ بَل أَحیاءٌ عِندَ رَبِّهِم یرزَقون》[2]
  • 儀姆蘭的家屬章第二十六節:《قِيلَ ادْخُلِ الْجَنَّةَ ۖ قَالَ يَا لَيْتَ قَوْمِي يَعْلَمُونَ》《有聲音對他說:「你入樂園吧!」他說:「但願我的宗族知道」》什葉派古蘭經注釋學家塔巴塔巴伊針對此節經文寫道:這節經文證實了中界生活的確存在,這裡的「天堂「指的是中界的天堂而非後世的。」[3]
  • 《وَقُلِ اعْمَلُوا فَسَیرَی اللَّهُ عَمَلَکمْ وَرَسُولُهُ وَالْمُؤْمِنُونَ وَسَتُرَدُّونَ إِلَیٰ عَالِمِ الْغَیبِ وَالشَّهَادَةِ فَینَبِّئُکم بِمَا کنتُمْ تَعْمَلُون》

《你說:「你們工作吧!真主及其使者和信士們都要看見你們的工作;你們將被送到全知幽明者那裡去,而他要將你們的工作告訴你們。」》[4][注釋 1] 根據這節經文,什葉派認為先知和部分信士(十二伊瑪目)的靈魂一直在注視着人們的一舉一動,這足以證明中界生活的真實性。

  • 天使和亡人的對話、[5]中界的天堂和火獄、[6]先知靈魂的舉動[7]等相關徑文都證明了中界生活的確存在。

聖訓

部分聖訓中提到了先知的靈魂在中界的生活。貝哈格將這些聖訓都輯錄在《先知逝後的生活》《حیاةالانبیاء بعد وفاتهم》一書中。[8]據傳先知穆罕默德曾在登宵(معراج)時看到穆薩聖人在自己的墳墓里做禮拜。[9]

部分遜尼派學者也提到了中界生活的存在。[10]奧魯西認為部分先知在中界的品級比烈士還要高,依據聖訓可以得知先知的靈魂確實生活在中界。[11]

什葉派認為憑藉真主的允許,十二伊瑪目得知人類的一舉一動。什葉派學者庫萊尼將中界生活的相關聖訓輯錄在《卡菲》中,並將其命名為《بَابٌ فِی أَنّ الْأَئِمّةَ شُهَدَاءُ اللَّهِ عَزّ وَ جَلّ عَلَی خَلْقِهِ》《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是注視萬物的證人章》。

瓦哈比派的觀點

部分賽萊菲學者如伊本·泰米葉[12]、伊本·嘎葉姆[13]等人接了中界生活的存在。部分瓦哈比學者認為亡人的靈魂不能和生者交流。[14][注釋 2]

回答

伊斯蘭教認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從這個世界轉移到另一世界。[15]生者可以和生活在中界的靈魂取得聯繫。認同「中界生活」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否定中界生活與古蘭經明文《為主道而陣亡的人,你絕不要認為他們是死的;其實他們是活着的,他們在真主那裡享受給養。》[16]相違,先知和先賢的靈魂被轉移到中界後會繼續生活。 先知穆罕默德與白德爾戰役亡魂的談話[17]、信士們的領袖與駱駝戰役亡魂的交談[18]等傳述都證明了中界生活的確是存在的。[注釋 3] 他們還認為假若否定中界生活的存在,那麼就是否定了部分古蘭經經文,如:對努哈、伊布拉辛等先知的祝福[20]、真主和以前先知的談話後對先知穆罕默德的指令[21]真主命令信士祝福先知穆罕默德[22]、先知薩利哈舒阿卜與被毀滅的民族的亡魂交談[23]等等。

注釋

  1. 這節經文中 「 فَسَیری」「看見」這個動詞的主語指的是真主、先知和信士,如同真主能看見人類的一舉一動,先知和信士也可看得到。很明顯,這節經文中的信士指的是部分特殊的人們,通過閱讀聖訓我們可以得知這裡的信士指的是先知家屬(即十二伊瑪目)。
  2. 詳情見阿卜杜·馬利齊《瓦哈比派學者對於「亡人與生者的交流」的觀點》123-126頁,波斯歷1393。
  3. 有人對伊瑪目阿里說卡爾拜·本·舒爾和泰勒哈(死於駱駝戰役的人)聽不到你的聲音,伊瑪目答道:毫無疑問他倆會聽到我的聲音,正如白德爾戰役的亡魂被困在井裡但聽到了先知穆罕默德的聲音那樣,倘若他們(指亡魂)允許說話,你將會聽到意想不到的內容。[19]

腳註

  1. 瑪卡利姆·設拉澤,《一百八十個問題解答—出自古蘭經模範注釋》《یکصد و هشتاد پرسش و پاسخ》,波斯歷1379,361-362頁
  2. 古蘭經3:169
  3. 塔巴塔巴伊,《المیزان فی تفسیر القرآن》《古蘭經準則註解》,第十七冊,79-80頁
  4. 古蘭經9:105
  5. 古蘭經36:26-27; 16:32; 3:97
  6. 古蘭經,2:154; 71:25; 40:46-47
  7. 古蘭經,43:4;37:79,109,120,130,181; 33:56
  8. 貝哈格《先知逝後的生活》《حیاة الانبیا بعد وفاتهم》,
  9. 穆斯林·尼沙布里《穆斯林聖訓實錄》《صحیح مسلم》達爾·菲克出版社,第七冊,102頁
  10. ·哈拉比·沙斐儀《哈拉比之道》《السیرة الحلبیة》,伊歷1427,第二冊,247頁
  11. 奧魯西《لآیات البینات فی عدم سماع الأموات عند الحنفیة السادات》《哈奈菲派關於亡者可與生者取得聯繫的明證》,伊歷1425,第一冊,109頁
  12. 伊本·泰米葉,《法特瓦合集》《مجموعة الفتاوی》,伊歷1419,第二十四冊,326-331頁
  13. 伊本·嘎葉姆,《الروح فی الکلام علی ارواح الاموات و الاحیاء بالدلائل من الکتاب و السنه》《靈魂與死後的世界—以經訓的角度》,5-17頁
  14. 薩迪,《تیسیر الکریم الرحمن فی تفسیر کلام المنان》《古蘭經敏納注釋》,伊歷1420,686頁
  15. 古蘭經32:10-11; 古蘭經39:42
  16. 古蘭經3:169-171
  17. 瓦格迪,《瑪嘎迪》《المغازی》,伊歷1409,第一冊,112頁
  18. 穆菲德,《賈瑪·納斯》《الجمل》,伊歷1413,392頁
  19. 穆菲德,《賈瑪·納斯》《الجمل》,伊歷1413,210頁
  20. 古蘭經37:79, 109, 120, 130, 181
  21. 古蘭經43:45
  22. 古蘭經33:56
  23. 古蘭經7:78-79、91-93

參考文獻

  • 諾曼·本·瑪赫穆德·奧魯西《لآیات البینات فی عدم سماع الأموات عند الحنفیة السادات》《哈奈菲派關於亡者可與生者取得聯繫的明證》,利雅得,伊斯蘭著作出版社,伊歷1425
  • 艾哈邁德·本·阿卜杜·哈利姆·本·泰米葉《法特瓦合集》《مجموعة الفتاوی》,利雅得,阿比康出版社,伊歷1419
  • 穆罕默德·本·艾比·伯克爾·本·嘎葉穆·朱迪葉《الروح فی الکلام علی ارواح الاموات و الاحیاء بالدلائل من الکتاب و السنه》《靈魂與死後的世界—以經訓的角度》貝魯特,達爾·庫圖博出版社
  • 艾哈邁德·本·侯賽因·貝哈格《先知逝後的生活》《حیاة الانبیا بعد وفاتهم》,古墓,伊斯蘭資料中心(電子版)波斯歷1387
  • 艾哈·法拉吉·哈拉比·沙斐儀《哈拉比之道》《السیرة الحلبیة》貝魯特,達爾·庫圖博出版社,伊歷1427
  • 阿卜杜·萊哈曼·本·納西爾·本·阿卜杜拉·薩迪《تیسیر الکریم الرحمن فی تفسیر کلام المنان》《古蘭經敏納注釋》貝魯特,使命出版社,伊歷1420
  • 佩揚·阿卜杜·馬利齊《瓦哈比派學者對於「亡人與生者的交流」的觀點》光亮的道路,第四年,15期,波斯歷1393秋
  • 穆斯林·本·哈賈吉《穆斯林聖訓集》貝魯特,達爾·菲克出版社
  • 穆罕默德·本·穆罕默德·穆菲德《賈瑪·納斯》《الجمل و النصره لسید العتره فی حرب البصره》古墓,舍赫穆菲德會展,伊歷1413
  • 納西·瑪卡利姆·設拉澤,《一百個問題解答—出自古蘭經模範注釋》德黑蘭,伊斯蘭經典出版社,伊歷1379
  • 穆罕默德·本·歐麥爾·瓦格迪《瑪嘎迪》《المغازی》貝魯特,艾拉瑪出版社,伊歷1409
  • 《瓦哈比派對中界生活的觀點》宗教學院電子圖書館,波斯歷1395年8月22號